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以及台北市初賽,裡面必然有好人,但也有很多自私隨便的爛人!

今天北一團練,這是剛考完段考後第一次團練。
上次團練是10/3,段考前最後一次,學妹額外加的練習時段。
開學之後,高中都要選社團,兩週的體驗社課,然後填志願分社團。等我們知道社團裡面來了誰,已經是九月底了,好笑的是我們才剛知道有誰要來竟然就要交比賽名單了,而要上台的人可能連自己的樂器都還不知道是哪一個。
遇到段考前、段考當週都沒辦法練,才剛開學班級裡有各式活動,一年級的還在適應新生活。
然後就要比賽了。
今天我從五點練到七點四十分,沒有一分鐘的休息,我知道大部份的人都盡力了,他們按照我之前交代的,把樂曲都聽熟了,即使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他譜上的哪邊。三個中阮全部初學、大提琴bass都初學,胡琴只有四個人學齡超過一年,其他都是三週左右,這還是把段考期間也算是學習的期間。以這個情形來說,指定曲我不曉得各位國樂界有頭有臉的老師們覺得什麼曲子才襯得上我們練?
結束的時候,我和三個初學的胡琴妹妹說了一下話,他們將近三小時其實幾乎跟不上任何東西,這很自然,可能光一把拉個音階都還不行,但他們很認真的看譜。我很想哭,非常!因為即使如此,他們沒有早退,耐心地嘗試跟著。這些孩子,運氣好的話,他們可能會繼續練習,最後可能會喜歡上國樂,但更多可能,他們會因為很挫折十一月就退社然後掰掰,以後想起國樂印象就很差(隨便去問都知道這樣的人不少)。可能有人會說,那幹嘛排初學上台?
喔,所以就是我們一定會有有基礎的人就是了?
高三不能比賽要唸書,只剩高二,高一靠運氣看撈到甚麼學生,有基礎的人多又「願意」入社那就有希望,這樣嗎?很多小學國中學國樂的孩子,到高中就會去其他社團嘗試,而許多沒有接觸過國樂的孩子,則在此時擴充國樂人口。透過音樂比賽,本來可以提供每個學校一個互相觀摩的機會,也讓學生不論社團是否有資本在正式場地辦成發,都能有機會在正式舞台演出,比賽同時提供大家一個短期的學習目標,透過這種「破關」的感覺讓學習的效能更提升。
結果現在的音樂比賽呢?
方便承辦單位、方便主辦單位,考量的不是剛開學剛成軍的團隊,是否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比賽,反而是讓他們早早了結早早脫手音樂比賽這個燙手山芋。辦比賽會對承辦學校、出場地的學校造成干擾?對,但是為什麼是在學校那種沒有音樂廳的地方辦?為什麼是學校要出面承辦?學校的功能不是辦比賽吧?這不是教育局每年要做的事情嗎?教育局不應該為自己爭取有人可以每年來負責做比賽嗎?瀆職嗎?學校沒音樂廳就去社教館啊!以前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社教館不是為了藝術推廣、藝術紮根產生的嗎?那麼為什麼不撥檔期出來讓學生進行比賽?這不是最實際的嗎?
你今天給他們那麼惡劣的環境比賽,又規定你哪時候要脫外套、又讓你爬上爬下忽冷忽熱樂器從來不可能上台音是準的、然後工作人員把參賽學生老師家長都當成賊管,你說以後這些學生從哪裡去學習尊重藝術家?他們能學到什麼是經營精緻藝術應有的精準及條件嗎?不可能啊!所以照他所受到的待遇,以後有一天他當boss了要找音樂家表演,恩,休息室就戶外放個椅子就好了,有太陽?下雨?沒關係啊!我們以前也都淋雨,彩排不開冷氣,演出冷得要命,樂器會不好,是嗎?應該沒差吧!
然後急就章上台,有程度的人撐得很辛苦,效果又不好,程度不好的人硬跟沒成就感,老師也沒時間仔細教。最後大家不歡而散,於是好不容易能夠增加未來潛在愛好者的機會就這樣消失了。
我人微言輕,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表達,這個世界不把場面弄得很難看就沒人要理你。但是,難道整個國樂圈、整個音樂圈,沒有能夠說上話的人嗎?每個老師看見,都只拍拍說辛苦了,然後呢?然後呢?然後呢?
音樂比賽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只有帶學校的老師們的問題而已,你以為社團難以維持跟你無關?錯了!音樂家的觀眾真的不用花時間培養嗎?這些社團的同學將來多數會成為業餘的愛樂者,他們會在非音樂專業的產業裡給音樂帶來更多的可能,但是,你們放棄了他們!
反正就這樣繼續放任主辦單位、承辦單位愛理不理,早比就早比倒團就倒團干卿底事。
只要再多兩個月,他們就能夠比較完整的學了基本功,然後嘗試著把曲子演出來,而不是連定弦都不會就拿起比賽譜了。尤其台北市,好多學校搶決賽名額,對大家來說,初賽就是決賽了,說出反正初賽早早比完就可參加決賽的承辦單位,顯然十分不知民間疾苦,顯然很輕視自己正在辦理的活動。
高二的孩子跟我說,看著高一的孩子他們覺得很不捨。「真的好辛苦啊!」
是的,對不起,我竟然不知道,有誰能夠幫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