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樂理課:聲音的基本-聲音的構成、和諧的原理、簡略的律制說明

寫在上課之前:這一堂課對文組人可能有點枯燥,如果看不是很懂沒有關係。先大概知道,有一天想多看一看的時候再回頭來讀也可以啦!有些部分牽涉到計算,大家自己選擇要不要讀,我每次認真算完過陣子就會忘記了......

什麼是「聲音」?
聲音是振動產生的聲波,通過介質氣體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維基百科)

在很多樂理書都會告訴大家,在音樂的世界裡面,聲音分成樂音跟噪音,基本上大部分樂理要討論的內容以「樂音」為範疇。那什麼是樂音?

震動發音有明顯規則的,能分辨出明顯音高並能進行模仿的聲音就是樂音。如樂器演奏的聲音和廣播中的音樂都是樂音。樂音的泛音列是有規律的。
某些噪音在通過採樣和處理之後,也能成為樂音。(維基百科)

習慣上,把可以分出習慣音高的那些樂器當成樂音,其他的當成噪音,也就是會把樂器能發出的那種當成樂音,不過我想大家很輕易就可以想到在這樣的說法下有很多的bug,如果你一個都沒想到我會有點擔心......大家也可以查查看,還有哪一些分辨樂音跟噪音的說法。這邊請大家閱讀一下這篇文章:
當「樂音」遇上了「噪音」
https://cgtsai.wordpress.com/2009/03/24/m_s_noise/

構成樂音的要素
一般來說,普遍同意樂音的要素有以下三個(其實噪音也是有的啦)
1.音量-響度-振幅
2.音高-音調-頻率
3.音色-音品-波形
請大家直接閱讀這個來自師大物理系的頁面,這個應該不用花我的力氣教大家了,你們很多人的物理都比我還好。
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html.php?html=modules/sound/section2

這邊想要大家特別多去看一下的,是關於「泛音」的部分。https://zh.wikipedia.org/wiki/泛音
。每個聲音都是基音+泛音的複合,透過波的物理疊合產生我們覺得多個聲音是否「和諧」,這邊請大家直接閱讀這篇文章,http://www.tunersnote.com/2164435559.html(如果對於音律的構成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再看同一個作者寫的http://www.tunersnote.com/3889924459303402252230990.html,但是沒有想要看科學說明太多的人可以跳過不要看)。

透過波形與頻率,構成了我們對於音高、和諧的感受,最和諧的兩個音高是八度音,再來是五度、接下來的下個問題,就是在八度之間如何去計算出其他的音之間的距離。(關於協和與不協和音程,請閱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协和与不协和)我們現在常用的分法,是十二平均律,這個做法的好處是,你可以很自由的轉調演奏,然後大家的距離都不會改變,所以音樂聽起來也都一樣。但是缺點是,事實上我們常說和諧的五度音程、三度音程(度就是兩個音之間的距離,從Do-Re是兩度,Do-Fa是四度,從自己開始算起,依此類推)就物理上來看,不能剛剛好用平均律的音分來看,他會有點誤差(結論就是這樣,過程可以參考 http://www.tunersnote.com/3889924459303402252230990.html,沒興趣的人可以直接跳過)。下面摘錄一則白話說明(原文刊載於 http://donsiau.net/inli.htm)
1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由明朝律學家朱載堉所提出,早於西方五百年出現。他將三分損益法所產生的五度相生律無法還原的問題解決了,其實五度相生律是純律的物理和諧倍數關係,每個調性都會衍生不同的頻率差異音階,為了轉調的實用性,平均律的出現雖然解決了轉調問題,卻也產生另一個和音不夠完美的問題。
        十二平均律將八度間(倍頻),刻劃成平均的十二個音階,以12根號2為基數(1.059463094)為音階間格,這樣完整的十二個平均音階就可以讓12個調性圓滿轉換,每個音階都可以吻合應用,鋼琴是十二平均律的典型樂器,西洋音樂之父巴哈就以此十二平均律編寫了十二種調性的古典樂曲,為十二平均律完整樂曲之始。
2純律
  十二平均律雖然解決了轉調音階的問題,卻出現了和絃的問題,純律是以物理的頻率倍數關係為基礎,其音樂的和絃泛音等,都是在物理的自然基礎下,因此和音最美,最和諧。其八度間音階關係如下:
1=1, 2=9/8, 3=5/4,  4=4/3, 5=3/2, 6=5/3, 7=15/8, 1.=2,
        這些倍數關係完整的音階,與十二平均律所產生的音階,是有些差異的,為了兼顧轉調的方便性,與音階的和諧性,以十二平均律為轉調基礎(基音),以純律為相對音階關係修正,是為現今最被應用的方式。例如C調,以C音為基音是261.6HZ,純律的D是294.3HZ,平均律的D是293.7HZ﹔純律的純五度G=392.4HZ,平均律的G=392HZ。這樣的差異,由演奏者在和音時修正。這樣的修正在弦樂:提琴類無品相音階,與吹管類俯仰口風都是容易達成修正,唯有鋼琴是無法在演奏中修正音階成純律者。 
音程的和諧與否,創造了和聲的基礎原理,西洋古典音樂的系統下發展出的音樂,很大量都是依照和聲地進行在推動音樂。與此相較,很多國樂或是各種世界音樂裡,有很大量是根據旋律的進行在推動音樂。在「現代國樂」裡,有很多大合奏的樂曲類型,現在的曲子很多也是依賴和聲進行推動樂曲,不過也有很多作曲家用了其他思考邏輯來創作。既然有很多曲子是依靠和聲推動,所以了解和聲學對於我們詮釋國樂作品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不能以為這就是唯一的創作方式或理解途徑。

延伸: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可以下載示波器的app,嘗試看看用社辦不同的樂器演同一個音高,看看那些波有什麼不一樣,也可以試一下兩種樂器一起或是同一個樂器兩個會發生什麼事情。同一個樂器演奏差八度的音高也可以試試看,哪種app好用我不太確定,大家自己玩玩看吧!國樂在合奏上很多難題,其實都來自於音色上的難題,這句話只是講一下讓大家大概知道,詳細的部分無法一句話講完。
參考的app  https://digilog.tw/posts/272

最後講一個大家可能最關心的實用問題,就是怎麼樣養成良好的聽覺耳朵,要怎樣才可以聽出自己或是別人準不準呢?其實大家不用絕對音感,也是可以聽出自己跟別人準不準,只要常常練習就可以了。首先是可以尋找一下好的錄音,盡量找厲害的古典音樂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或維也納愛樂之類的)的合奏錄音,當成沒事時的背景多聽,另外就是自己練習的時候,一定要使用調音器來練習音階(如果是像笙或是揚琴這種樂器,麻煩要隨時注意樂器不準了要調,不然聽久了會歪掉),練久了就有感覺了。

*本文因應中國武漢肺炎沒有辦法幫北一國樂好好團練,於是趁機趕快發展之前沒空做的樂理與國樂介紹線上課程。授課對象為部分國樂初學、部分從小學國樂的普通高中社團成員。文中會有很多好像在對話的部分,因為我真的是在跟我的學妹+學生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